2009年9月4日 星期五

JHU ED 週會筆記 M&M

今天睡了過頭,不知想啥昨天鬧鐘設定好但沒切到開關,所以只來得及聽M&M,不過也有些精彩的case...

會議一開始是院方的律師來解說依照 Joint Commission on the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(JCAHO)訂定的Sentinel event report process;依規定有許多是要通報Maryland州政府的事件,去年在推動的其中一個便是wrong site surgery。以前在本blog有提過的,美國醫界為了減少medical error推動讓大家可以把錯誤講出來而不是pointing fingers的文化,在今天的會議中充份顯示出成果。想想我們本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,從北城醫院推護士出來,邱小妹事件推住院醫師出來,都有點不是真正處理事件而是找人頂罪的味道。

講完SE的報告後,就要提今天的重點了,六個'04年以來的重大RCA(Root Cause Analysis)報告;當然每一個RCA之後都有所改進。第一個case是一個walk-out MI,病人主訴10/10 chest pain,with radiation to right shoulder。病人在檢傷等了約一小時後離開,到其他醫院急診發現是AMI。這個case後來伴隨的改進就是這樣的病人在檢傷就自動開始要在10分鐘內做好ECG並交給主治醫師判讀;知道院內最近也開始推動這樣的作法。第二個case則是一個十二歲騎單車被撞的facial trauma,在急診時GCS滿分,血壓不穩定。急診花了一堆時間處理airway都沒有成功,後來就只好做cricothyroidotomy,病患死於做cric的失血過量。從這個case以後就regular舉辦airway workshop,並成立airway team24/7隨時on call處理difficulty airway。另外一個教訓是從此以後做cric的incision一律不准做horizontal的…

剩下四個case都是嚴重且最常見的communication problem。且挑一個最近的case來講:這是一個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病人,來診主訴疼痛。檢傷紀錄就這麼檢單,不過看到醫師的note裡有一個十分可疑的地方:respiratory rate 24。病人於下午近六時就診,在八時至九時打了四劑的dilaudid…這時候lab data也回來了,BUN130, Cre3.6, Lactate 7.9;針對這樣的data在chart上看不到任何的處置。差不多快十一點了,這個灰姑娘時間跟本院是一樣的,sign off的時候到了。護理記錄在這之間也沒月任何特別的呈現,就還是差不多的vitals,不過醫師認為有可能是sepsis,開打了vancomycin等antibiotics。不過交完班過了一個多小時之後,護理記錄上出現了tachycardia, dry mucous, patient unconscious,這時候才看到bolus fluid的紀錄,病人最後撐不過大夜班就走了…

紀錄上寫得那麼少,真的醫師們都沒做夠嗎?一方面是紀錄不足的問題,不過上法院就只看你的文字了…另外就是,醫師辯稱原本要讓病人住ICU的,無奈樓上住院醫師一句話說:不需要,就只好去找monitor bed了。這一點之前就在週會討論過了,JHU和長庚系統一樣,是少見24小時都有board certificated急專醫師註診的醫院,大伙氣不過的是這樣board certificated的專科醫師的order竟然給junior resident就可以否決了?Chair馬上就補充這一點其實從1995年就有背書了,因為這樣的急專主治醫師24小時註診,JHU要求這樣的對話要發生在主治醫師之間。Dr. Kirsch馬上也補充他個人近兩個月的經驗,也是要讓病人住ICU的septic shock病人,樓上住院醫師就自己決定住monitor bed即可,甚至還辯稱已和VS討論;於是Dr. Kirsch真的打給主治醫師,當然就完全不知道這個case且馬上讓病人住上ICU了…

當然我也在facebook上看過一個學弟抱怨急診半夜收了一個住一兩天就出院的病人,至於大夜要不要上病人是另一個問題。不過這個case發生之後,大家熱烈的討論,最多的還是關於急診紀錄,以及交班容易出現的問題。許多attending分享自己處理的方式,大部份就是交班之後要重新審視病歷及病人;關於這點JHU EM裡有個team正在做整個配套的設計,等有新消息再上來分享…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